[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2-28]
云计算是构建未来企业IT 架构的基础技术,目前已进入多样化全面化的发展应用时期。Synergy 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第四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为371 亿美元,推动2020 全年云市场收入达1290 亿美元,其中,公共云领域的增长最为显著。总体来看,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逐渐显现,小型云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被持续压缩。从产业链的角度,建议投资者关注上游更具规模优势的云基础设施建设商,以及中下游云计算/云服务/云应用领域龙头企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1-24]
本报告期内,沪深300 指数上涨4.74%,中证TMT 指数上涨3.92%。通信行业上涨0.38%,传媒行业下跌1.18%,计算机行业下跌1.44%。
从估值层面看,截至本报告期末,计算机行业估值处于高位区,PE 为69.94 倍,略低于历史均值正一倍标准差(70.73 倍),PB 为4.16 倍,高于历史均值负一倍标准差(2.57 倍);传媒行业估值处于低位区,PE 为36.21 倍,高于历史均值负一倍标准差(34.09 倍),PB 为2.50 倍,高于历史负一倍标准差(2.42 倍);通信行业估值较低,PE 为37.77 倍,低于历史均值(42.36 倍),PB 为2.35 倍,高于历史均值负一倍标准差(1.69 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1-15]
展望2021 年,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了人工智能的战略重要性,我们预期将有更多的AI 支持政策将在十四五期间落地。我们认为,海康和大华的AI 生态布局,将不再像2017 年时,停留在一个设想或者战略层面,而会在政策的推动下,真正开始成为公司收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我们看好海康和大华的AI 能力进入规模化落地时期,由此带来的收入和价值双重增长。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0-07-25]
人工智能产业经历三次发展浪潮,当前处于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期。主要 驱动力来自四方面:1)深度学习算法促使人工智能真正实现应用落地 场景;2)摩尔定律支撑 AI 芯片快速发展,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充足算 力支撑;3)移动终端普及产生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丰富训 练样本;4)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扶持政策陆续出台。预计 2020 年国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 220 亿美元,复合增速接近 65%, 发展空间广阔。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0-07-13]
目前,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还处于探索之中,但从已经取得的成果来看,“人工智能+物流”的确能够给物流企业在降本增效层面带来收益。物流企业应该以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原则,以辅助管理、提升效率为短期目标,寻找自身业务链条中能够被AI技术赋能的环节并通过试点论证,稳步推进;对未来有望打破物流现有业态的前沿应用做好技术储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10-28]
全球 AI 市场规模预期在 2025 年超 6 万亿美元,目前全球 AI市场规模已超 1 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超 1 千亿元。传统市场规模较大的领域将继续领跑,而新领域增长速度加快。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9-06]
计算机中报业绩分析:截止2019 年9 月1 日计算机板块有180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 年半年报,按照七大板块划分:从半年报
业绩情况来看,增速高于50%的几个板块是自主可控与网络安全(+67.60%)、教育信息化(+65.45%)、医疗信息化(+49.71%)。整体来看,共有6 个细分板块业绩同比上升、1 个细分板块业绩同比下降。其中,教育信息化板块上半年因智慧校园、教考筹建、SaaS 化业务等需求高景气带来高速增长;医疗信息化板块公司上半年在手订单保持较高增速;自主可控与网络安全受到到政策推动自主可控进程加速带动收入水平提升。我们认为上述行业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建议继续关注自主可控与5G 应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28]
AI 芯片相比通用芯片在执行AI 算法时效率更高、成本和功耗更低AI 芯片近年来持续火热,新入局者越来越多,根据Gartner 的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飙升,从2018 年的42.7 亿美元增长至343 亿美元。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9-08-23]
计算机视觉是AI 主要的技术应用,在全部应用场景中占比超过40.00%,2017-2022 年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6.72%。智能安防是计算机视觉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占2017 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的67.8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08-17]
得益于中国较好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产业底蕴以及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发展迅猛。目前,中美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数量、论文数量以及人才数量上并驾齐驱,成为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