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农机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当代农机 发布日期:2019-10-25
从农机专业出发,分析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创新、方向、实施方法,以确保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农机专业有机结合,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
《食品酶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食品与发酵科技 发布日期:2019-10-25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的需要。《食品酶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针对本专业相关课程培养要求的特点,在双语教材选择、授课方式、教师素质、学生因素及教学考核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食品酶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将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食品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
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措施
来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发布日期:2019-10-25
针对目前的机械行业新形势,对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通过管理制度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改进,促进机械加工专业的转型,促进学生成长为勇于创新、能吃苦耐劳,同时熟练掌握机械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生产线操作的专业实践型人才。
-
食品生物化学中“尿素循环”的教学改革——以蓝墨云班课为例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发布日期:2019-10-25
本研究将蓝墨云班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以蛋白质代谢中的尿素循环为例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初探,通过课前准备、课中管理和课后调查反馈评估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影响。结果显示:蓝墨云班课具有实时互动、即时反馈和多元评价的特征,注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本科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
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高校《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食品与发酵科技 发布日期:2019-10-25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检测能力。在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改革与探索,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更好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
手势识别车载人机交互系统虚实结合实验教学项目研究与实践
来源:实验技术与管理 发布日期:2019-10-24
将手势识别车载人机交互系统虚实结合实验教学项目引入到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基础实验、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3层次、递进式实验任务。虚实结合实验教学项目面向电子信息类学生开放,在培养学生设计复杂数字系统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空间机构与柔性机构拓展研究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发布日期:2019-10-23
将空间机构和柔性机构引入传统"机械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实现平面刚性机构向空间机构和柔性机构拓展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增强"机械原理"课程在整个机械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拓展和延伸作用,探讨刚性教学要求和柔性拓展式授课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主体的弹性需求。
-
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背景下《食品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9-10-23
食品分子生物学是农业和农学类以及理工类院校相继在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教育转型发展新形势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食品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
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9-10-22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厂设计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强化教师的工程能力,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
新形势下船舶动力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
来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发布日期:2019-10-20
随着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发展、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掌握核心技术的方向上不断进步,对船舶动力机械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该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出现有问题的原因,根据教学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对应的教改措施。这些教改措施对今后教学和类似课程的教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